


为害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茎、叶和果实各部位都可染病,以成株期现蕾挂果前后最易受害。
➤幼苗期发病,幼苗茎部呈水渍状软腐,致使上部猝倒,病斑呈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可长出白色稀疏霉层,幼苗整株枯萎而死。
➤成株期:
●根系发病,病斑呈褐色长形,长3~5厘米,可围茎一周,病斑交界明显,病斑稍凹陷或稍缢缩,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
●茎多在近地面及分叉处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稀疏霉层,然后发展到缢缩渐变为黑褐色,并引起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死亡。
●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中央暗褐色,边缘黄绿色,水渍状。扩展后,叶片软腐。干燥时,病斑变为淡褐色。
●果实发病,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开始,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病果可脱落,也可失水干燥成暗绿色僵果挂在枝上。
发病因素
➤受疫霉菌侵染导致。该病菌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通常在土壤中潜伏,其种子也带有菌成为辣椒疫病的侵染源。
➤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合病菌生长,一旦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过高就会为病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当大棚内的温度达到30℃,湿度达到80%左右时病菌最为活跃;病菌多在辣椒坐果期间流行,且发病潜育时期为5~10 天,病菌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能通过风、水滴、土壤等形式传播,只要辣椒植株感染在3~5 天内不及时处理,整个大棚内的辣椒都会遭到侵害。
防治方法



为害症状
炭疽病是辣椒上较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可引起辣椒落叶,烂果。一般病果率5%左右,严重时达30%,对辣椒品质、产量均有一定影响。
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
➤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逐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
➤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
发病因素
➤一般与茄科作物连茬或连作的地块、遇雨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若植株缺肥缺素导致植株抗病性弱,田间病菌基数大或种子带菌,也有利发病。
➤管理粗放,因叶斑病落叶多,果实在烈日下暴晒,均可诱发辣椒炭疽病。
防治方法

为害症状
发病叶片上先出现1~2毫米小点,边缘呈棕褐色,中央灰白色,略凹陷,尤其在嫩叶上易发生,开始病斑扩展缓慢,后逐渐形成轮纹状,湿度大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斑,引起病叶黄化或脱落。茎部病斑5~10毫米。
发病因素
病原菌可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温度湿度适宜时入侵形成初侵染,病部产生的病原菌通过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温暖潮湿、阴雨天及结露持续时间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在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采收前7天停药。


为害症状
此病仅危害叶片,老叶嫩叶均可染病。病叶正面初生褪绿小黄点,以后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黄色病斑,随着病害的发生,病部背面产出白色粉末状物,同时病部组织变褐坏死。严重时病斑密布,终致整叶变黄。条件适宜时,短期内白粉迅速增加,覆满整个叶部,叶片大量脱落,形成光杆,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
发病因素
➤温度
辣椒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在10~37℃时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0℃,即使在15~25℃条件下经3个月,分生孢子仍具有很高的萌发率。
➤湿度
辣椒白粉病菌侵染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一般白天温度25℃,湿度小于80%,而夜间湿度稍大,大于85%时该病扩展最快。50%~80%的相对湿度以及弱光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但是长时间的降雨可抑制病害的发生。
➤温室管理
温室内的辣椒周年可以发生此病,温室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空气相对湿度大、种植密度大、施肥不合理、灌水量过大等,都有利于发病,而空气干燥、气温在25~28℃时白粉病易于流行。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耐病的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更多优质辣椒品种正在热销中,有需要的客户,抓紧时间联系,绿桥种业期待与您的合作!
辣椒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二) - 北京中农绿桥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种子|番茄种子|蔬菜种子 (lvqiaoseed.com)
辣椒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一) - 北京中农绿桥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种子|番茄种子|蔬菜种子 (lvqiaoseed.com)
辣椒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 北京中农绿桥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种子|番茄种子|蔬菜种子 (lvqiaoseed.com)
上一条:辣椒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二) |
下一条:辣椒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