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茄药害症状特征】:
1、农药:
一般情况下,农药对作物都有一定的生理影响,如一些药剂堵塞植物的气孔而造成的药害;农药质量差,杂质多或变质农药也是引起药害的重要因素;农药混用不当浓度加大也会造成药害;植物对农药有一个耐药量,超过一定的量或浓度,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如2.4—D,10—20毫克/升,可是植物保花保果,30—50毫克/升时,则可引起落花落果,当浓度大于100毫克/升时,可阻碍植物生长,甚至死亡。施药次数和时间,重复或两次药间隔太短以及施药后种植下茬作物时间太近,都会造成药害;喷药方法与植物药害也有一定关系。
2、环境因素: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浓度的药剂发生药害的成度有所不同,因此药害与温度、湿度、降雨、风力、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如高温强光下药剂的活性增强,植株叶面水分很快,药剂浓度将会加大,易产生药害;如高湿情况下,植株叶面水分过大,粉尘药剂使用附着力很强,药害发生率较高。
适时用药:选择合适时间施用药剂,是控制病害保护有益生物、防止药害和避免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要掌握所要防治病害的发生规律,掌握田间实际发生动态,达到防治指标再用药。不要简单强调越勤越好,也不应错过有利时机。保护性预防药剂必须在发病初期或前期用药;治疗性药剂用药也不能太晚。
准确掌握农药用量:准确掌握农药适宜的施用量是防治病害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按农药使用说明的浓度来配比,随意的加大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出现药害;药剂用量过低,又影响效果,诱发病虫害的抗药性。因此,药剂不能粗略估计,必须将施药面积、施药量和用量准确计量。
准确掌握农药使用方法,保证施药质量:采用正确的使用农药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农药的防治效果,而且能避免或减少杀伤有益生物、作物药害和农药残留。农药种类和剂型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如可湿性粉剂不能用于喷粉,粉尘剂不可用于喷雾。施药要保证质量,喷雾要做到细致均匀;使用烟剂必须保持棚室密闭;施用粉尘剂一定避开阳光较强的中午。
根据天气情况,科学、正确施用农药:一般应根据天气预报来确定喷药的时间,同时注意气温变化,中午温度太高,容易出现药害。多数药剂应避免中午施用。
合理混合用药:科学、合理混合使用农药可以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延续植株的抗药性,有的还可以赶到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充分发挥种类药剂的作用。
农药合理混合使用原则,混用药剂具有不同的防治作用和不同的防治对象;如病情严重需混用相同防治对象的药剂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如混用不当,轻者降低药效,出现药害,重者造成毁种。
轮换使用农药:长期连续使用单一品种药剂,尤其在不按标准使用时,容易产生抗药性,使效果下降。
科学轮换使用机制不同的药剂品种是延缓产生抗药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高度重视安全使用期:番茄采摘后可被直接食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严禁使用高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制度,严格掌握各种药剂的适用范围等。
上一条:玉米病毒性病害—条纹矮缩病 |
下一条:玉米真菌性病害—叶鞘紫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