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防治方法:抽雄前防止蚜虫向叶鞘转移是防治鞘斑病的关键。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
2、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来年菌量。
3、治蚜防病。
(1)改善耕作制度。采用麦棵套种玉米栽培法比麦后播种的玉米提早10-15天,能避开蚜虫繁殖的盛期,可减轻为害。
(2)种子处理。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粉剂浸拌种,播后25天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效果优异。
(3)药剂防治。
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撒施乐果毒砂。也可喷洒25%爱卡士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喷撒1.5%1605粉剂。
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667平方米用3%呋喃丹颗粒剂1.5千克,均匀的灌入玉米心内,若怕灌不均匀,可在呋喃丹中掺入2-3千克细砂混匀后进行。此外还可在喇叭口内撒施1605颗粒剂,可兼治蓟马、玉米螟、粘虫等。此外还可选用40.64%加保扶水悬剂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赛波凯乳油25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3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3000-4000倍液。
上一条:番茄病害-药害 |
下一条:玉米真菌性病害—链格孢菌叶枯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