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真菌性病害—灰斑病

一、危害症状:
别名:玉米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椭圆形至矩圆形,无明显边缘,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
二、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2)环境:7~8月份多雨的年份易发病。
(3)栽培:连作地发病重;田间湿度大,发病也重。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通过秋翻春耙压低田间的初侵染菌源。
(3)采用间(套)作种植形式,降低田间的相对湿度,
(4)进行大面积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5)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WP500倍液,或50%多菌灵WP600倍液,或40%克瘟散EC800-900倍液,或50%苯菌灵WP1500倍液,或20%三唑酮EC1000倍液。
上一条:玉米真菌性病害—纹枯病 |
下一条:玉米真菌性病害—弯孢霉叶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