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真菌性病害—大斑病
一、危害症状:
别名: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发病叶片初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
二、发生条件:
1、环境:中温、高湿(20-25℃,相对湿度90%以上)。
2、栽培:
(1)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
(2)单种玉米对大斑病的抵抗能力明显高于套种玉米。
(3)连作地、排水不良、密度高、通风不良,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 搭配种植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在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混合发生区,应选用能兼抗几种病害的多抗性品种。
(2)轮作倒茬,避免重茬。
(3)早播,培育壮苗,注意肥水管理,氮磷搭配使用,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4)早期摘除下部病叶。
(5)及时清除田内外病残组织。
2、药剂防治: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50%好速净WP1000倍液,或80%速克净WP1000倍液,或50%多菌灵WP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WP600倍液,或75%百菌清WP300倍液,或25%苯菌灵EC800倍液,或40%克瘟散EC800-1000倍液。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上一条:玉米真菌性病害—小斑病 |
下一条:番茄药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