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发生蓟马危害后,使番茄果实出现白色肿胀斑,其症状像溃疡病,但不是溃疡病,在实际生产中很容易误诊。番茄白色肿胀斑在青果上很明显,导致番茄着色不良,影响番茄的商品性。本文主要讲解番茄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蓟马主要生活在番茄的嫩梢、叶片以及果实部位,雌性成虫主要在番茄的花基部或嫩叶上产卵。
蓟马在危害番茄的时候,其成虫和若虫能够吸食番茄的心叶、嫩茎、幼果的汁液,还能够在番茄花中取食花粉。一旦番茄发生蓟马虫害,番茄的果实、花朵、叶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此外,蓟马的食料非常丰富,除了番茄以外,还能够危害菠菜、菜豆、节瓜、西瓜、苋菜、冬瓜等作物。因此,在栽培番茄时,尽量不要在附近地块种植以上作物,以免蓟马在食料丰富的条件下流行成灾。
蓟马是一种世代重叠现象较为严重的害虫,其每年发生的代数会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比如:蓟马在北方一年能发生15代以上,在南方一年能发生20代以上。该虫发育速度极快,从卵粒孵化出幼虫只需要短短一周时间。
蓟马害怕强光,因此白天会隐藏在番茄植株的生长点、未完全展开的叶片上、或者躲藏在番茄花朵中。只有到了早、晚,或者阴天进行活动。蓟马成虫发生危害时,主要是在番茄植株的生长点、嫩叶、幼果、幼苗组织内进行产卵。而幼虫则会吸食心叶、嫩茎、幼果的枝叶进行危害。
番茄发生蓟马虫害后,植株的嫩叶、嫩梢则会缩小,且质地也会变的很坚硬。植株节间会缩短,甚至会导致植株生长速度变的较为缓慢。虫害发生后期,受害植株上的叶片就会出现卷曲、变黄、干枯的现象,最终导致番茄植株全株死亡。
蓟马的幼虫和成虫,主要在番茄叶片背面啃食叶肉,能将叶片背面啃食成不规则的形状,从叶片正面来看,受害叶片上会出现白色或者浅绿色的小斑。随着低龄幼虫的生长,该虫的食量也会逐渐增加,虫害发生后期叶片上的斑会连成片,最终导致受害叶片出现干枯现象。
蓟马能够在番茄花中产卵,被害花朵所结的果实就会间接受害,受害果实表面会有明显的产卵斑痕,并且在果实膨大的过程中,斑痕也会逐渐扩大。更重要的是,受害果实还会出现着色不良的现象,就算果实到了成熟期,果肉仍然不能正常转色。从外观来看,受害果实是果面有绿斑的花斑果。
有时候成虫还会直接在果实表面锉食果肉,使得果实表面形成许多圆形的凹陷斑。最终,果面就会出现开裂现象,甚至会导致直接腐烂。
四 蓟马的发生因素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环境条件,适宜该虫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是23℃-28℃,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高湿度对该虫的存活率能够起到抑制作用,尤其当湿度达到100%,或者环境温度达到31℃以上时,蓟马的幼虫就会全部死亡。因此,气候条件是引起该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那么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该虫的发生呢?
比如遇到多雨季节,在连阴雨天气的影响下,可导致田间蓟马幼虫全部死亡。大雨及田间灌水之后,田间土壤就会出现板结现象,那么田间的幼虫就无法入土化蛹。同时,在田间土壤中存活的虫蛹,也无法羽化为成虫。
①温度调控:蓟马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菜农可以在番茄定植前的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先将棚室的门窗紧闭8-10天之后,等待土壤中蓟马的若虫化蛹出土之时,再在夜间对棚室进行通风降温处理,这样反复对棚室降温几次,可以将土壤中90%以上的蓟马杀死,能大大的减少蓟马的数量。
②及时清园:由于蓟马可以危害番茄整个植株,从叶片到茎秆再到果实,都有危害的可能,要及时清理田间病残株并进行消毒深埋处理,以免传播危害到其他植株。等到番茄收获以后,要把田间的茎、叶和周边的杂草一起清理干净,可以将其粉碎沤肥,也可以对其深埋或者是焚烧来减少蓟马虫源。
③深翻土壤:蓟马是可以靠土壤生存越冬的害虫,那么土壤处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将土壤深翻30厘米左右,破坏土层中蓟马的穴室,将表土层的害虫深翻到土层下方抑制其生长,这样既可以减少蓟马的数量,还可以降低来年蓟马危害的几率。
蓝板诱杀:因为蓟马有趋蓝性,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对蓟马进行捕杀。在田间作物上方大概10厘米处,悬挂涂有胶或黄油的蓝板来引诱蓟马,利用胶将其粘在蓝板上捕杀,来控制蓟马对番茄的危害。或者还可以用安装引诱剂的蓝板,引诱剂是一种蓟马喜欢的香味剂,这样诱杀的效果会更好。
生长期检査每棵植株生长点或心叶,当发现有成虫3-5头时,用药防治。可选用如下药剂:6%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倍液,48%噻虫啉悬浮剂500倍液,10%啶虫脒乳油500倍液,2%甲维盐乳油75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750倍液。每隔5天喷1次,连续防治2次。于上午10点到下午2点进行喷药,但要注意喷洒均匀,地面也要喷药,重点在幼嫩组织,如花、幼果顶尖及嫩梢等部位。收获前7天停止喷药。
如您在番茄种植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病害问题,或者希望了解更多抗病番茄品种的介绍,欢迎来电咨询,绿桥种业将竭力为您作出专业解答。
咨询热线:010-62919001
王 经 理:1565342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