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秃尖的原因及预防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模式的不断调整,玉米种植面积越来越广,玉米在种植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玉米秃尖就是一种常见现象。那么,玉米秃尖是怎么回事?玉米秃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玉米秃尖是指玉米穗顶端出现没有籽粒或者顶端籽粒干瘪的现象。以夏玉米秃尖发生最为常见。
玉米秃尖原因
1、 品种
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不同,当不良环境条件超过其适应范围时,易发生秃尖。
2、 土壤
砂性土壤存在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等情况,会导致玉米秃尖缺粒较重。
3、 营养与水肥
施肥时,若偏施、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尤其是玉米开花灌浆期缺水脱肥,会影响有机质的制造与运转,致使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短,从而导致玉米秃尖。
4、 气候
玉米开花阶段遇高温干燥天气,影响玉米雌雄穗的发育,玉米散粉时阴雨连绵,影响正常的开花授粉,授粉时无风使授粉不良,都可以造成秃尖。
5、 种植密度过大
密度大时,由于营养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形成秃尖。
6、 病虫害
玉米纹枯病和茎腐病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秃尖。
秃尖预防
1、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2、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的生理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使玉米群体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使玉米个体得到良好的发育,减少秃尖的发生。如大穗型或平展型要适当稀植,而中穗型或紧凑型可密些。
3、合理施肥灌水
按照前轻中重后补原则,增施有机肥,施足基肥,氮、磷、钾、微肥配合分期施肥,水分供应上,要防止受旱和涝害,玉米拔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要保证水分供应,促进雌雄穗发育。
4、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在抽雄开花期,如果遇到高温或连阴雨天,抽丝偏晚的品种或植株,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提高受精授粉质量,减少秃尖的发生。
5、药剂防治
运用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
上一条:草地贪夜蛾来势汹汹!!! |
下一条:玉米病毒性病害—条纹矮缩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