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返祖
返祖是指有的生物偶尔出现了祖先的某些遗传现象。天花结穗、“双胞胎”或“多胞胎”玉米都被称为玉米返祖现象。

返祖与突变
突变是指生物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可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常称为突变。
返祖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已经退化消失的祖先性状又在后代个体中重现的现象。
返祖现象产生的条件:
1、在自然界中偶然发生。
由于某种原因在自然界中偶然会产生返祖的个体。如1992年湘西辰溪县花卉个体户黄永安在采集兰花时发现了一株花瓣为绿色的绿玫瑰。
2、在有性繁殖中出现。
有性繁殖产生的种子在育苗时,有些会有不同程度的返祖。如红花檵(jì)木一般很少用有性繁殖进行繁育。因有性繁殖不仅苗期长,生长慢,且会出现白花檵木。如1978年长沙烈士公园利用种子育苗,由于实生苗遗传稳定性不强,有15.8%返祖,变为白花檵木。
3、由物理化学刺激诱导而产生。
通过诱导也可产生返祖,如辐射或者化学药品处理等。在钱以槐等人对玉米辐射诱变返祖遗传的研究中,他们通过用γ射线对玉米种子进行照射处理,玉米生长表现出植株分蘖、雌雄同穗、穗柄节间伸长等现象,表现出玉米野生祖先的特征。
4、环境条件的改变。
环境条件如水肥、阳光的改变也会引起植物出现返祖现象。
返祖现象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中,然而对于其研究却鲜有,在植物方面更少。由于栽培环境多变,玉米返祖的原因也有很多。可能是环境因素,比如生长期的恶劣天气;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合理也会导致玉米返祖。提醒农民朋友可不要滥用调节剂!
植物界出现的各种返祖现象说明,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控制祖先原有性状的基因既没有消亡,也没有丧失,而是失活。由于一些外在环境的因素,激活了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已失活的基因,出现了返祖现象。
对于返祖现象,现代遗传学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在物种形成期间已经分开的决定某种性状所需的两个或多个基因,通过杂交或其他原因又重新组合起来,于是该祖先性状又得以重新表现;二是决定这种祖先性状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早已被组蛋白为主的阻遏蛋白所封闭,但由于某种原因,产生出特异的非组蛋白,可与组蛋白结合而使阻遏蛋白脱落,结果被封闭的基因恢复了活性,又重新转录和翻译,表现出祖先的性状。
文章来源:《植物返祖现象研究》《玉米辐射诱变返祖遗传的研究》
上一条:玉米苗期管理 |
下一条:越冬西葫芦高效种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