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丫子,掰不掰?
玉米分蘖产生原因
(1)品种不同。品种不同,分蘖数量也不也一样。顶端优势弱的品种在不良环境影响下更容易产生分蘖。
(2)密度。种植较稀时,玉米植株会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和水分形成一个或多个分蘖。
(3)播种时间。播种早的,分蘖多一点,播种晚的,分蘖的少一些。
(4)肥水条件。在苗生长初期,肥水供应充足,如氮肥施用过多,养分过盛,会促使生长多余的丫子。
(5)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生长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植株矮化而产生分蘖。比如:植株感染粗缩病、苗后除草剂产生药害、控制植株茎秆高度的矮化剂形成的药害等都可能生成玉米分蘖(丫子)。
玉米分蘖应不应该掰?
(1)苗期玉米分蘖(丫子)的生长超过了主茎,则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应去除。
(2)苗期如果玉米丫子的长势较弱,可以不掰除;长穗之后再长出来的玉米丫子,可以不掰除。
长玉米丫子可以增加根的数量,减少水分蒸发,替主茎保存和制造养分,当主茎养分不足时,可为其提供养分;而且掰除玉米丫子,会产生伤口,增加病虫害的入侵和真菌感染的机率。
上一条:玉米多穗,如何处理? |
下一条:台风过境,玉米倒伏,怎么办? |